邳州市众合银杏苗圃场

服务热线:18751658000

首页 基地简介 银杏价格 银杏知识
银杏苗木 银杏栽培 病虫防治 联系我们

病虫防治栏目

病虫防治

·银杏病虫害防治技术

·银杏叶病虫害防治技术

 

银杏叶病虫害防治技术

   

 

 

 

   危害银杏叶片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、炭疽病、叶斑病和轮纹病等4 种。果用林发病较重,叶用林次之,苗圃较轻。针对病害的发生原因,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。关键词:银杏;病害;综合防治

  银杏( Gi nk go bi loba L) 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,银杏除供食用外,其叶、果、树皮均可入药,尤其是叶的药用价值最高[1 - 4 ] 。其药用功能主要是治疗冠状动脉硬化、心脑血管疾病,以及降低胆固醇,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等。银杏产品畅销国内外,供不应求。因此,近十多年来,银杏生产发展很快,随着银杏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,银杏叶部病害也逐渐显现,并日趋严重。

  银杏叶部病害的调查采用踏查和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。踏查是沿一定路线用目测方法进行,调查路线可按需要和具体情况决定。详细记录林分状况、病害种类、危害程度和分布情况等。取样调查是在踏查的基础上,每种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10~20 株树,每株树分上、中、下3 个部位,分别取100 张叶片,去除虫害、风害叶,分别统计病株率、病叶率和病情指数。病情指数的分级标准:0 级,无病叶; Ⅰ级,10 %以下的叶片感病;Ⅱ级,11 %~25 %的叶片感病; Ⅲ级,26 %~50 %的叶片感病; Ⅳ级,51 %以上的叶片感病。病情指数= ( Σ(病叶数×该级代表数值) /(调查总叶数×发病最高一级代表数值) ) ×100


  危害情况

  银杏叶部病害的感病株率因林分类型不同而异,苗圃的发病株率较低,平均为3. 79 % ,病叶率为2. 3 % ,病情指数为1. 6 ;叶用林比苗圃发病要重,发病株率为30. 65 % ,病叶率为8. 7 % ,病情指数为3. 3 ;果用林叶片发病较重,发病株率为100 % ,病叶率为48. 7 % ,病情指数为20. 23 。调查显示,银杏叶片的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,一般6 月上旬开始发病,7 - 8 月为发病盛期,以后逐渐减弱,直至落叶。多数情况下,2~3 种病害混生,轻者引起不同程度的叶斑,重者叶片枯死脱落,严重影响树势,影响叶用林和果用林的产量及品质,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。苗木生长过密,通风不良的圃地叶部病害发生较重;高温高湿,有利于病菌分生孢子大量产生、传播与侵染。

  病害种类

  1) 银杏黑斑病[5 - 10 ] 。银杏黑斑病是由链格孢菌( A l ternari a s p) 侵染所致。该病发生时有两种不同的症状,发生在叶缘时,有时一张叶片多达3~5 个病斑,扩展后呈半圆形或扇形,或沿叶缘扩展成1~5mm 宽、10~50mm 长的“坏死带”;发生于叶片上时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点。病斑初为褐色小斑点,后扩展成近圆形的黑色病斑,直径3~15mm ,病斑边缘呈放射状,周围有黄色晕圈;发病后期,病斑背面可见黑色结状的子实体,散生或群生。鄂北地区每年6 月开始发病,7 - 8 月为发病盛期。此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,有利于病菌分生孢子大量产生、传播与侵染。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落叶或冬芽上越冬,成为来年的初次侵染源。从调查的结果看,银杏幼树到成年大树均有感染。发病与立地条件和栽培管理有关,凡是地势较高、排水良好、土壤肥沃、管理好的苗圃,树势生长健壮,很少发病;地势较低、排水不良、苗木过密的银杏苗圃发病较重。

  2) 银杏炭疽病[5 ,7 ,9 - 10 ] 。银杏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( Col leotorichum s p ) 。在叶片上病斑先呈黄绿色,渐变为褐色,并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,后期病斑由内向外转变为灰白色,整个叶片逐渐失水,早落。病害发生严重时,病斑可扩展到叶柄及嫩梢,形成枯梢。据调查,银杏老结果树枯梢率达7. 2 %~12. 4 %。该菌子实体小,黑点状,少量散生于病叶正面或背面,在潮湿条件下,可见粉红色孢子堆,分生孢子可随风和雨水传播,重复感染。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,成为来年侵染源。

  3) 银杏轮纹病[5 - 8 ] 。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,通常发生于叶缘,后向内扩展,呈不明显的轮纹状,后期病斑较大,红褐色。病斑背面或正面散生粗的小黑点的分生孢子盘。银杏轮纹病的病原菌为盘多毛孢菌( Pestalot i a s p) 。其分生孢子盘初生于叶表皮下,后外露。分生孢子纺锤形,黄褐色,有4 个分隔,分隔处稍缢缩。该病菌寄生性较弱,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,自伤口或已发病组织侵入寄生叶片。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,成为次年初次侵染源。

  4) 银杏叶斑病[ 5 - 6 ,8 ] 。叶片上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点,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,黄褐色,上生小黑点,为病菌分生孢子器。病原菌为叶点霉菌( Ph2gl lost ict a s p) ,分生孢子近卵圆形, 单孢, 无色。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,再侵染危害。该病常与其他病害混生,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,成为次年的侵染源。

  发病原因

  1) 林地瘠薄,树势衰弱。据调查,许多银杏结果大树,多植于山坡、岗地、田埂、塘边,土层浅薄,大根裸露,长势衰弱,发病株率达100 % ,病叶率达35. 6 %~82. 3 %;而在土层深厚肥沃,有机肥料施用多的幼龄银杏园不发病或很少发病。

  2) 排水不良,苗木生长过密。调查显示,凡是排水不良的果用园、幼龄银杏树感病率较高;苗木生长过密,通风不良的圃地病害发生较为严重。

  3) 害虫为害。遭受银杏超小卷叶蛾、大蚕蛾等害虫危害的银杏树,其叶部病害发生也较重。这些害虫的危害造成的伤口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机会。

  综合防治措施

  农业防治

  1) 应选择立地条件较好、土壤肥沃、排水良好、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建园。

  2) 冬季清园。清除枯枝落叶,减少病菌的初次侵染源,降低病原菌的越冬基数。

  3) 加强土肥水管理,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能力。每年冬季或早春结合冬季清园,全园翻耕一次,深度为20cm 左右,创造适宜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,促进根系健壮生长。全年施肥不少于3 次,即冬季施有机肥,翌年3 月上、中旬,5 月下旬~6月中旬各施一次速效性氮肥,并配合施用适量的磷、钾肥。

  4) 调整树体结构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对于已进入结果期的大树,每年应进行冬季修剪,疏除过密枝、交叉枝、重叠枝、细弱无用枝及病虫枝。调整树体结构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病害滋生条件。

  化学药剂防治

  发病期间,采用扑海因WP1000 倍液和施保功WP1000 倍液两种药剂间隔20~30d 连续喷雾4 次,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。根据试验,从5 月25 日起间隔1 个月,用扑海因WP1000 倍液和施保功WP1000 倍液连续喷药4 次后,病情指数均控制在4. 5 以下,防治效果高达86. 63 %和81. 78 %。

  加强虫害防治

  近年来,银杏树上的害虫种类日渐增多,如银杏超小卷叶蛾、银杏大蚕蛾、天牛和金龟子等,这些害虫的危害造成的伤口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机会,防治虫害可减轻银杏叶部病害的发生。


    ----金龟子:主要是成虫危害;定植1-2年的幼树,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树展叶期,金龟子晚上出来食叶危害,白天躲在幼树根部。

----防治方法:如危害严重可在晚上用1500-2000倍的敌杀死溶液喷雾,如仅个别植株受害,可在晚上进行人工捕杀。

----大蚕蛾:以对银杏的主要危害是幼虫取食叶片,4-6月间银杏叶片幼嫩,其幼虫大量取食叶片。

防治方法:在4-5月幼虫刚羽化成群集性时,用50%敌敌畏1500倍液喷雾,或用90%晶体敌白虫1500倍液喷雾。如4-5龄以后,用药量加大,用50%敌敌畏500-600倍液喷雾,效果较好。

----超小卷叶蛾:危害时间4月中旬至6月中旬,以幼虫危害严重,刚羽化的幼虫,经1-2天后蛀入嫩梢内危害,会造成被害枝梢枯死,幼果脱落,损失极大。

----防治方法:在幼虫刚孵化未蛀入枝梢前或幼虫从枝梢内爬出卷叶时进行喷杀。以敌百虫(90%):敌敌畏(80%):水=1:1:800-1000进行喷雾,也可用1500-2000倍敌杀死溶液喷杀。

----家白蚁:受害症状是开始出现枝叶枯黄,顶端干枯,植株挂果极少,危害严重的植株,造成树干空心,全树枯死。有家白蚁的树,可在树皮上观察到工蚁和兵蚁外出觅食留下的细小土粒筑成的蚁路。

----防治方法:将主干钻通深入蚁巢施药,钻孔部位在羽化孔下方离地面15CM处,35度倾斜钻入权专。深度大于主干半径。清除钻孔内木屑,用胶囊喷粉器向孔内喷白蚁药(常规配方+10%灭蚁灵),每洞喷20-25G,喷后用废纸或泥土堵塞孔口。
  总之,对于银杏叶病虫害的防治,首先思想上要重视,否则,一旦流行,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。其次,应以防为主,及时治疗。即在银杏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,使树势生长健壮,增强抗性。一旦病害发生,应及时防治,不使之蔓延,也就是将以综合管理防治为主,辅以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贯穿在银杏生产的全过程中。邳州银杏基地

 

地址:江苏邳州市铁富镇 手机:18751658000

邳州市众合银杏苗圃场 版权所有